随着巴黎奥运会日益临近,中国花样游泳队的备战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,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在京组织了一场内部测试赛,全新编排的集体技术自选节目《敦煌》和自由自选节目《丝路》首次完整亮相,其艺术表现力与技术难度获得现场专家一致好评。
国际泳联(FINA)于2022年实施的评分规则改革,对花样游泳项目产生深远影响,新规则取消艺术表现与技术执行的分数区隔,改为“总体印象分”与“难度分”双轨制,并首次允许托举动作中加入空中翻转等高危技术,中国队在总教练张晓欢的带领下,迅速调整训练方向,将28圈“技术精准性”与“叙事感染力”作为核心突破点。
此次亮相的《敦煌》以莫高窟壁画为灵感,运动员通过肢体语言再现飞天乐舞的飘逸感,节目中融入多个新开发的高难度托举组合,螺旋式双人叠罗汉”和“单臂支撑水面旋转”等动作均属国际首创,技术顾问李娜透露:“这些动作的力学设计经过半年计算机模拟,既符合规则对‘空中停留时间’的要求,又避免了因过度追求难度导致的艺术性流失。”
自由自选节目《丝路》则采用交响乐与民族器乐混编的原创配乐,通过队形变换展现商旅驼队、敦煌集市等场景,编舞团队特邀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编导参与创作,将古典芭蕾的线条美感与花样游泳的水动力特性相结合,运动员在测试赛中完美呈现了“波浪式菱形阵列”和“瞬间散开重组”等复杂队形变化,其同步误差控制在0.3秒以内,远超国际标准。
队伍阵容方面,东京奥运会银牌得主黄雪辰/孙文雁虽已退役,但队长冯雨领衔的8人主力阵容展现出强劲凝聚力,27岁的冯雨在测试赛后表示:“我们每天水下训练超过6小时ng28,新规则要求更强的无氧耐力,一组托举动作的体能消耗相当于400米自由泳冲刺。”
为应对新规则对体能的高要求,队伍引入多项科技手段,清华大学体育工程实验室开发的“水下运动捕捉系统”可实时监测运动员关节角度与推进效率;营养团队则采用个性化代谢组学分析,为每位队员定制抗乳酸堆积方案,值得一提的是,19岁新秀王诗颖在测试中完成了一套难度系数3.8的单人技术组合,其核心力量数据较去年同期提升23%。
由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维持对俄罗斯花样游泳队的禁赛令,巴黎奥运奖牌争夺战将在中国、乌克兰、日本等队间展开,2023年福冈世锦赛上,中国队在集体项目以0.8分之差屈居乌克兰之后,但自由组合项目凭借ng28《追梦》节目首夺金牌,展现出规则适应能力。
日本队近期公布的奥运节目《浮世绘》同样引发关注,其将传统能剧元素与电子乐结合,技术编排侧重水下腿部的快速切换,欧洲媒体分析认为,中国队若要在巴黎实现突破,需在艺术独创性上进一步拉开差距,国际泳联技术委员会委员玛丽亚·科列斯尼科娃评价:“中国队的优势在于将文化符号转化为肢体语言的精准度,这是其他队伍难以复制的。”
随着奥运开幕进入百日倒计时,队伍心理辅导组启动“抗干扰专项训练”,通过模拟赛场突发状况——如泳池照明骤变、音乐中断等场景,提升运动员的应急调整能力,主教练张晓欢强调:“最后阶段不再追求颠覆性改动,而是让每个动作形成肌肉记忆。”
体育总局副局长周继红在观摩训练后指出,队伍需特别注意巴黎室外泳池的日照影响:“7月底的塞纳河畔赛场可能面临强光直射,我们已经定制了防眩光泳镜,并在昆明高原训练基地搭建了同朝向泳池。”